我們說策劃能力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,是因為所謂“策劃”就 是一種思維方法,是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,是一種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方法,是一種關于個人和組織創新發展的方法,也是一種關于個人和組織競爭制勝的 方法。這種方法應該和每一個人的生涯如影相隨。在涉及到視覺空間時,會提及到兩個概念—空間知覺與空間感。空間知覺是以人類認識外界物體空間特性的知覺。例如物體的形狀、大小、遠近、深度、方向等都會影響空間知覺。空間知覺是人類與生俱有的能力。
平面設計要點
一、直線的運用 (一)適宜采用直線的路段 1.不受地形、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區和山間的開闊地段; 2.城鎮及其近郊或規劃方正的農耕區等以直線條為主體的地區; 3.長大橋梁、隧道等結構物地段; 4.路線交叉點前后; 5.雙車道公路供超車的路段。 (二)當采用長直線線形時 1.縱坡不宜過大; 2.同大半徑凹形豎曲線組合為宜; 3.兩側地形過于空曠時,宜采取種植不同樹種或設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; 4.長直線或長下坡盡頭的平曲線,除曲線半徑、超高、視距等必須符合規定要求外,還必須采用設置標志、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; 5.對較高車速的公路(v≥60km/h),其最大直線長度宜控制在70s左右時間的行程距離。 (三)最小直線長度的限制 直線長度不宜過長.但也不宜過短,特別是在同向平曲線問不應設置短直線.以免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而危及行車安全。當計算行車速度v≥60km/h時,同向曲線間的直線長度(以m計)應以不小于該公路計算行車速度(以km/h計)的6倍為宜;反向曲線間的直線長度(以m計)以不小于計算行車速度(以km/h計)的2倍為宜。 當計算行車速度v≤40km/h時,可參照上述規定執行。
二、圓曲線的運用 在選用平曲線半徑時,應盡量選用較大半徑并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: 1.一般情況下,以采用極限半徑的4~8倍為宜,當條件受限制時也應采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徑,只有當地形特殊困難時才采用極限最小半徑; 2.圓曲線半徑過大也無實際意義,故一般不宜大于10000m; 3.各級公路不論a大小如何.均應設置平曲線; 4.圓曲線應同前后相鄰的平面線形相協調,不宜懸殊過大,使之構成連續、均衡的曲線線形; 5.應與縱斷面線形相協調,必須避免小半徑平曲線與豎曲線相重合。
三、緩和曲線的運用 (一)一般規定與要求 緩和曲線是平面線形中的一種主要線形。對緩和曲線的運用,具體有以下幾方面要求: 1.回旋線在線形設計中應作為主要線形要素加以運用; 2.在確定回旋線參數時,應在下述范圍內選定 R/3≤A≤R 式中:A——緩和曲線參數; R——與緩和曲線相連接的圓曲線半徑,m。 掌握了平面設計的要點,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做出作品,設計沒有走捷徑的方法。現在走捷徑也只是理論知識,實際操作只能依靠自己不斷練習來提高設計的水平。希望這些知識對于設計者有一定的幫助,能夠快速的融入到平面設計中去。
如何能輕松掌握平面設計的要點,這就需要不斷的練習和總結,只有出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,進而才會明白平面設計到底是怎么回事,抓要點也不是難事了。接下來,整理了一些平常做設計時的要點,和大家分享一下。 在現代設計過程中,設計師也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空間思維,開始嘗試從空間的角度去探索一件平面標志的作品,或者試圖用平面的手法來概括多維的世界。 在這里探討的是視覺空間,而并非實際意義上的三維空間。空間決定了人類的所有知識,空間的范圍決定了人類活動于期間和生存的世界,因此人們的審美觀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具有多維空間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