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包裝都會在側面添加更多信息,這也是購物者想要了解更多產品信息時會去關注的地方,需要充分利用包裝的側面位置,設計時不可掉以輕心。如果無法使用包裝的側面展現豐富的產品信息,則還可考慮添加吊牌來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的品牌內容。可充分利用那些可有效展示產品屬性、刺激消費者購物欲望、建立消費者感情聯系,以及突出產品質感的元素,創建有歸屬感的聯接。建議使用的圖片中要含有能夠體現產品特色的元素,同時融入生活方式的元素。
包裝的圖案設計,有創意的設計能使商品更加形象化、變得生動有趣。但現在市面上很多的包裝上的所使用的圖案陳舊、繁瑣、完全沒有體現出生動有趣的感覺,要知道傳統并不是復古、更不是照搬,民族性不是畫一條龍,畫一只鳳就能代表中國風,好的包裝應當是在設計上賦予包裝新的內容、新的生命、新的形式,應當將一種精神融匯進去,一種神韻體現出來的國韻應是一種風格,一種新的時尚。更能給人一種傳統感,給人一種有文化、有內涵、有超凡脫俗之感。
造型設計作為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造型與其它設計要素的主次關系;立體與平面的視覺效果相統一;包裝與容器造型的同一性;發揮造型與容器設計獨特的立體效果與觸覺感受;造型設計要滿足產品、運輸、展示與消費的要求。因此在盒型結構上禮盒包裝的造型以穩重為主,節奏和韻律、對比與協調、對稱與平衡、穩定與中心以及比例尺寸都是考慮的因素。常見的禮盒包裝設計結構有翻蓋式、抽屜式、組合式、手提式等。
內包裝設計的日趨發展,僅憑一個人或其主觀意識,來決定其最終的形式,是不大可能產生好的包裝設計的。現實中設計師往往容易陷入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之中,難以自拔,其本質同客戶認為自己的產品什么都好,什么都想表現,沒有實質的差別。通過對目標市場的準確定位,競爭對手的準確定位,自身的準確定位,包裝本身的形式、色彩、狀態、貨架陳列、促銷宣傳等就會很自然的,理性的確定下來,市場目標也就相對容易達到。
包裝給消費帶來的是視覺與心理上的感受就是味覺感,它的好壞影響到產品的銷售,通過各種手法加以表現,使其造型和色彩豐富來吸引消費者。色彩是食品包裝設計中重要的環節,也是消費者能接受到的信息,能給整個包裝定下了一個基調。色彩在食品包裝中大量使用就要比較慎重了。當然,也并不是說所有的食品包裝都要采用類似的幾組顏色。包裝色彩的選擇還得考慮食品的味道、口感、檔次和區別同類產品等許多因素。
平面視覺的科學其實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學問,只有在這門學問的健全和深入的推廣,才能保證設計水平的普遍提高。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式的提出這一觀點,還需要日后結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論述。視覺會給人帶來一連串的生理上的、心理上的、情感上的、行動上的反應,設計是視覺經驗的科學,他包括兩個方面,一個是不以人為而改變的即生理感受的人的基本反應,另一個是隨即的或不確定因素構成。如個人喜好,性格等等、等等。
國際化是本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,是不同地域性文化的共同體現。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深入的今天,商品在國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日趨激烈。為了能滿足國際溝通的需求,設計中必然要求尋求國際共通的表述語言,設計必須以市場的需求為切入點,以滿足不同消費特征為設計目標。這就要求包裝設計不僅在內涵上要有本土精神,也要兼顧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受眾群體,考慮他們的文化習慣,吸收他們的文化精華,實現茶葉包裝盒設計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,增加產品的被接受程度,達到國際間的交流和競爭需求。所以,走民族化包裝設計之路,除了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挖掘,還要有國際化的設計意識,追求共識性表現形式,達到審美功能的國際化。使本土傳統設計語言成為一種跨越民族,國家界限的世界語言,從而被國際社會所公認和接受,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競爭。
包裝設計可以說是一個產品,或一個品牌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時,給予消費者最直觀的視覺化感受了。但一個產品包裝的好壞永遠不能簡單的用它的外觀就來下評定,還應該看包裝與產品本身是否合適,即:這款包裝是否能夠凸顯產品的特點,是否符合品牌的調性,是否能幫助品牌擴大市場,以及是否能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。學習包裝設計的同學不僅要學習人體工程學、容器造型、產品結構設計,還需要學習廣告設計、色彩構成、印刷工藝等,甚至還可能需要學習品牌設計、市場營銷、設計與產品推廣等課程。